我爸在八年前過世了。
幾年前我做了一個夢。
我從我小時候的家,騎著腳踏車去國際學舍看展覽,但是出來的時候發現腳踏車不見了!
緊張得睜眼才發現是夢一場。
腳踏車不見,是在夢裡,是假的。
真正不見的是我那個家。
去年是大安森林公園落成30週年,
我小時候的家,就在現在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5號出口的那個位置。
是一層半的紅磚與木造建築,黑瓦屋頂,違章建築。隔著一條信義路,對面是臺灣銀行的宿舍及高級公寓,這是大安區,印象中附近常看見日僑小朋友上學背的書包是真皮的後背包,打棒球是用皮手套。那時我們跟鄰居小孩打棒球時,早期是用報紙折成手套接球,球還曾經是塑膠袋用橡皮筋捆成的,非常克難。我讀幸安國小,住在違章建築這邊會有點自卑,放學都是從56巷進去,再從後門回家。
我爸爸祖籍是湖北省陽新縣,當時他哥有妻小,代替他哥去當兵,跟著部隊曾經到達東北,最後來到台灣的時候已經十七歲就離開部隊,沒有榮民身份的他去當了洗衣學徒,在一間很大的洗染工廠認識了我媽。我媽是出生在苗栗造橋的農村,長女,國小還沒畢業就到洗染工廠幫老闆帶小孩、做菜,賺錢寄回家。
我爸後來自己開了洗衣店,招牌上是後門地址是信義路三段56巷5弄5號,道路拓寬後才有了信義路三段58號之3的門牌。這家洗衣店將我家三兄弟養育長大,我爸就是我們家的精神支柱。
我家後面大概一百公尺左右,有個院子曾經是《搭錯車》的拍片場景,當時常看見男主角孫越來拍片,開著一台破舊三陽喜美的車,停在我家前面。而《搭錯車》劇情裡面有房子起火、拆房子,戲中孫越飾演外省老兵“啞叔”騎著三輪車撿回收維生。
火災,在現實中也經常出現在我家附近,每年幾乎都要發生至少一次,畢竟違建多是木造房子,一不小心就起火或電線走火了,因此56巷口旁邊還進駐了消防隊及一輛消防車,而消防隊旁邊的舊書店就是第一代「舊香居」的店面。
有一次,我家隔壁附近起火,我急忙跑去把家中瓦斯桶關閉要拖出來,就在我拔掉瓦斯管線時,管線裡剩餘的煤氣漏出瞬間成為火球燒焦了我的眉毛跟頭髮,嚇了我一跳。
民國八十一年,我家拆除的那天,我特別去拍照,還把門牌拆下來收藏。可能有一種思念,但我們男生說不太出來。但這個夢,帶著我回到那個地方,還有那些在這裡發生的故事。
那個家不見了,爸爸也不在了,但永遠存在我的記憶裡,我心中。
我家的故事與電影「搭錯車」的連結:
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
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
沒有天哪有地 沒有地哪有家
沒有家哪有你 沒有你哪有我
假如你不曾養育我 給我溫暖的生活
假如你不曾保護我 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
是你撫養我長大 陪我說第一句話
是你給我一個家 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
節錄自《搭錯車主題曲》〈酒矸倘賣無〉歌詞